测绘类实习报告

测绘类实习报告六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测绘类实习报告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测绘类实习报告 篇1我们进行了为期差不多五个月实习,其中两周多的户外作业和几天的数据处理,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数字测图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
户外作业其中包括导线测量,碎部测量、主要练习水准仪和全站仪的使用、因为以前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已经练习过导线测量,使用这次重点练习碎部测量和绘制地形图,我也对碎部测量影像比较深、碎部测量是一控制点(我们本次任务中的H1到H18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过程、我们本次采用的是数字测图法,所用仪器是托扑康全站仪、
碎部测量步骤:1、定向2、检核3、测量
定向即将全站仪架在已知点,将棱镜架在另一已知点,将全站仪对准棱镜,再将已知点输入、检核就是把棱镜架在另一已知点,将全站仪对准它进行测量,如果得出的数据和以有数据的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表明全站仪已经架好,可以进行测量,否则要重新定向、
误差分析
除了全站仪本身的引起的误差外(比如竖轴倾斜引起的误差)还有大气折光的影响引起的误差和操作过程的误差、
为了避免大气折光的影响我们尽可能早的起床和在太阳不大的时候测量,尽管如此但为了如期的完成任务还是不可不免的要在烈日下测量、这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户外测绘的艰辛、操作过程会出现的误差有:为对中引起的误差和为整平引起的误差、通过两周的练习,我能熟练的对中和整平,所以这些误差能尽可能的减小、操作过程引起的误差还有两个比较容易忽略的,那就是:
1、加密引起的误差我们是通过已知点来测量碎部点的,其最基本的条件是两点间要通视、所以当岁部点和已知点不通视时就要进行加密、加密点又要作为已知点用,所以当加密点出现误差时会使后面的点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在加密时要特别仔细、
2、未检核引起的误差、我们把全站仪架在已知点,将其对准后视棱镜,输入后视点数据、但当全站仪不能对准棱镜时,又未进行检核就会出现误差、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进行碎部测量一般碎部点都比较多,如果每个点都进行检核会花大量时间、而不检核就要求进行定向时要确保精确,可见测绘要一门要求非常细心和严格的学科、
通过这次的户外测量和内业数据的处理,我基本上掌握了数字测图的一些基本内容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导线测量,碎部测量的方法,地形图的绘制、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一综合应用的机会、通过户外测量我充分认识到干我们这一行的需要的是耐心,毅力和仔细、要绘制出一幅地形图是要测出许多碎部点的,重复单一的测量没有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不仔细是很容易出现错误的,而测绘对误差是那么的敏感、所以干一行要爱一行,要在每次的练习中培养自己的测绘习惯、另外团队合作也很重要、一个小组要想完成一份好的实习作业,光靠一个或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所以,我们每个组员都至少独立的观察、记录水准、和碎部测量的一站、最后我们回到本部进行数据处理,利用南方cass和CAD绘制地形图,我们很仔细、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可能影响全局、如果现在不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将来工作了,在实际操作中犯了错,导致的可能是成百上千万的损失、这次实习除了让我更好理解课内知识以外,还懂得了实地操作的步骤,和获得了实地测绘的感受,为今后两年的学习开好路、当地形图绘制出来时,我有一点激动,因为这次实习达到了初衷,那是我们两周的劳动成果、
测绘类实习报告 篇2我们进行了为期差不多五个月实习,其中两周多的户外作业和几天的数据处理,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数字测图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
户外作业其中包括导线测量,碎部测量。主要练习水准仪和全站仪的使用。因为以前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已经练习过导线测量,使用这次重点练习碎部测量和绘制地形图,我也对碎部测量影像比较深。碎部测量是一控制点(我们本次任务中的h1到h18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过程。我们本次采用的是数字测图法,所用仪器是托扑康全站仪.
碎部测量步骤:1. 定向 2.检核 3. 测量
定向即将全站仪架在已知点,将棱镜架在另一已知点,将全站仪对准棱镜,再将已知点输入.检核就是把棱镜架在另一已知点,将全站仪对准它进行测量,如果得出的数据和以有数据的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表明全站仪已经架好,可以进行测量,否则要重新定向。
误差来源分析:
除了全站仪本身的引起的误差外(比如竖轴倾斜引起的误差)还有大气折光的影响引起的误差和操作过程的误差.
为了避免大气折光的影响我们尽可能早的起床和在太阳不大的时候测量,尽管如此但为了如期的完成任务还是不可不免的要在烈日下测量。这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户外测绘的艰辛,操作过程会出现的误差有:为对中引起的误差和为整平引起的误差.通过两周的练习,我能熟练的对中和整平,所以这些误差能尽可能的减小.操作过程引起的误差还有两个比较容易忽略的,那就是:
1、加密引起的误差我们是通过已知点来测量碎部点的,其最基本的条件是两点间要通视.所以当岁部点和已知点不通视时就要进行加密.加密点又要作为已知点用,所以当加密点出现误差时会使后面的点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在加密时要特别仔细。
2、未检核引起的误差.我们把全站仪架在已知点,将其对准后视棱镜,输入后视点数据.但当全站仪不能对准棱镜时,又未进行检核就会出现误差.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进行碎部测量一般碎部点都比较多,如果每个点都进行检核会花大量时间,而不检核就要求进行定向时要确保精确,可见测绘要一门要求非常细心和严格的学科。
通过这次的户外测量和内业数据的处理,我基本上掌握了数字测图的一些基本内容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导线测量,碎部测量的方法,地形图的绘制。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一综合应用的机会.通过户外测量我充分认识到干我们这一行的需要的是耐心,毅力和仔细。要绘制出一幅地形图是要测出许多碎部点的,重复单一的测量没有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不仔细是很容易出现错误的,而测绘对误差是那么的敏感,所以干一行要爱一行,要在每次的练习中培养自己的测绘习惯。另外团队合作也很重要。 一个小组要想完成一份好的实习作业,光靠一个或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 ……此处隐藏5212个字……光、胜地名泉――锡惠公园一直被誉为无锡的“天然博物馆”。
第三天我们参观了薛福成故居。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保存下来的建筑有160余间,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整组建筑气势雄伟、特色明显,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填补了我国建筑史上的空白,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称。20xx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远涉重洋的薛福成受西方文化
的影响,其宅第也呈现出明显的西风东渐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风格上的中西合璧。主体建筑基本上沿用清代中晚期的规制,细微处的雕刻装饰巧夺天工,体现了中式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准。转盘楼檐、弹子房等建筑则显示出以中式为主,伴有西式做法的时代特征,至于薛汇东住宅,则更是基本欧化的巴洛克式洋楼。薛福成故居是一处庭院式开放格局的官僚宅第,近代民居建筑与江南造园艺术和谐结合,中轴线上每进厅堂之间,庭院点缀,景色各异。宅内独立的后花园、西花园廊桥、楼阁、乔柯、山石和谐搭配,环境典雅灵秀;东花园的花厅、戏台更是自成院落,为一处难得的看戏观鱼、品茗娱乐之处,其水榭式戏台最具特色,国内罕见。薛福成故居钦使第规模宏大,内涵深厚,呈现出在传统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建筑风格和适合社会交往的园林式开放格局,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江南大型官僚宅第,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
测绘类实习报告 篇6一、实习目的
1、理解和消化《地籍测量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2、使学生熟练掌握地籍测量的流程及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地籍测量的全过程;
4、熟练掌握地籍调查的程序,地籍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
5、培养学生进行测量的组织能力,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严格按测量规范进行测量作业的职业道德;
7、通过地籍实习,使学生提高技术能力、法律意识、政策意识、社会意识。
二、实习要求
1、对测区的控制点、界址点以及相关的地籍要素进行施测和数据处理,对相关的地形要素做到合理取舍。
2、理解界址点的概念,掌握面积量算的方法。
3、熟悉地籍图的测绘方法,并由地籍图编制宗地图。
4、小组内分工明确合理,组员轮流进行施测,以达到全面训练的目的。
5、每个作业小组提交一套测绘成果,每人提交一份计算资料和实习报告;
6、实习期间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无故缺勤。
三、实习任务
1、地籍权属调查
2、地籍控制测量和界址点的测量
3、地籍图的测绘
4、宗地图的编绘
5、面积量算和平差
四、实习时间、地点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_水利水电学院_职业学院及家属院
五、实习具体内容
1、测区概况:
本次实习的测区位于坐落在_路和_路交汇处的西北侧,总的形状为矩形,其面积约11万平方米,约165亩。
该单位的院墙主要是砖围墙,其总体布局为南边为教学楼,北边的铁栅栏以北为教师生活区,西边为操场,其跑道长度400米,运动场东侧为篮球场、网球场和排球场。院内道路连线成网,通向每座
建筑物。院内花香扑鼻,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
院墙内外围有若干界址点,并有相应的标志。
2、技术规范
(1)使用规范
国家测绘局制定的《1:500、1:1000地形图图式》、《工程测量规范》GB5002——93、《地籍测量规范》。
(2)图幅编号
整个测区按正方形分幅分为四幅图,其图分别为:水校-1、水校-2、水校-3、水校-4,编号为该图廓西南角点的坐标,以公里为单位,四幅图在接边处有较大的重叠。
(3)支导线测设
如果测站点密度不够,不能满足测图需要,则可采用支导线增设测站点。支导线测设时水平角观测用测回法,一个测回方向值读至1〞,边长用钢尺或皮尺往返丈量,量距时边长量至0.05米,其相对误差应≦1/500,满足要求后,可取中数。
(4)界址点的测定
可用支导线法或方向交汇法观测,水平角分别观测左右角,各测一测回,圆周角闭合差≦±40〞,角度观测值、计算值均取至1〞,坐标取至毫米。
(5)房屋测量
房屋只测墙基角以上墙围起来的范围,室外楼梯要测。测绘时,每栋建筑物至少要测三个碎部点。
(6)碎部测量要求
①1:500测图中,测站点到碎部点的距离为50米
②水平方向用盘左位置测半测回,读至1〞,读一次。
③备注栏内注记碎部点的性质。
④地物点对于临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0.5毫米
⑤在测站上观测完全碎部点之前,一定要定向,并用其他方向检核。其偏差应≦±0.3毫米
⑥在测站上观测完全需要迁站或中途休息仪器没搬动时,一定要进行归零检查,其归零差要≦±4ˊ,如果超出要求,应查明原因,进行返工。
⑦在图上确定碎部点的位置时,一定要用卡规刺点,其刺空的直径应≦±0.1毫米。
⑧每幅图均应测出图廓线5毫米。
⑨地物点接边时,其平面位移应≦±1.4毫米
3、测图方法和内容
本次实习采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和半圆仪法测图。测图比例尺为1:500.只测平面位置,不测高程。界址点、运动场、围墙、建筑物、内部道路、以及必要的注记、花园、植被、车子棚。
4、面积量算
宗地面积:根据界址点的坐标求出整个学校的宗地面积和各宗地的面积汇总面积比较平差。
每栋建筑面积:均用皮尺实地丈量每栋建筑物的长度和宽度,量至厘米,分别计算出每栋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5、地籍调查:
我们对学校家属院进行了调查,分别填写了地籍调查表、房产调查表和房产用地调查表
六、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为期两周的课外实习,我更加熟练的掌握的如何使用经纬仪进行测角、测边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关于测量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并且初步掌握了图根控制、地籍控制测量、地形图、地籍图的测绘方法,而且更进一步的掌握了地籍测量学这门学科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同时我不但掌握了地籍调查、地籍测量等的实地调查工作,还加深了我对地籍测量这门学科的理解和认识,最重要的是使我进一步的掌握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去做好这项工作。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多,感受颇深。这两周的实习,不仅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意志,还学到了许多课堂以外的东西,许多时候现实工作与课堂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实习中遇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遇不到的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切身体会到实践的好处,能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加深我们的印象,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