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

时间:2025-07-05 14:41:04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10篇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1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能在音乐剧中表演《小青蛙找家》中担当一个角色,边唱边进行表演。

3、向学生进行爱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及音乐剧表演。

教学重点: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同等的表演机会,并体验到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难点:

注意引导学生用轻声念白,像唱歌一样念白。

教学准备:

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小青蛙的头饰、头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猜小青蛙的谜语)

小青蛙是一道很好吃的菜吗?(不是),为什么?(因为它是专门捉害虫的,保护庄稼,是要受到人们保护的,我们都不要吃它)。

老师讲述小青蛙找家的故事。

二、教唱新歌

1、老师示范演唱、演示

2、采用全曲听唱法与分句听唱法相结合的方法教唱歌曲。教师教唱全曲时,可引导学生边听琴边击拍。如,第一拍击掌,第二拍双手拍腿,这样有利于学生较早获得歌曲的整体印象,把握念白部分的节奏,防止学生在较长的念白中越念越快。另外,念白时学生容易激动而导致喊叫式念白,注意引导学生用轻声念白,像唱歌一样念白。

3、老师讲述歌曲处理要求:

第一句描绘了几只小青蛙四处找家的情景,演唱时要唱得轻快活泼;第二、三句的念白时的声音要自然明亮,具有节奏的韵律,切忌喊叫。第四句表现了小青蛙找到家的快乐心情,要唱得亲切欢快,充满安全、幸福之感。

4、生根据老师讲的要求完整地唱两遍。

三、音乐剧表演: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同等表演的机会,将同学分成几个组,以分组表演为基本组织形式,每组5—8人一组,担任的角色由学生自报。

在一组学生中,由一个学生扮演妈妈,用头巾作妈妈的服饰,用小椅子作为“家”的标志。第一句,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青蛙以蛙跳动做出场;第二、三句各自作蛙跳动作向四面散开寻找“家”,青蛙妈妈则四处张望,呼唤小青蛙快回家;第四句小青蛙聚集到“家”的周围,然后与青蛙妈妈快乐的在一起。

在表演时,先安排各组自主表演,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自己创造角色,体验表演的乐趣;然后再相互观摩,分组论流表演,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在评价中要提醒学生观察表演者是否有情绪变化,即由焦急不安→快乐幸福。最后还可以进行分组自主表演,以此来观察学生通过观察评价,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效果。

四、小结、结束。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2

  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一、发声训练部分:

培养练声的兴趣;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韵母。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包括除大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外的自然音程和da da、dada dada、da(a)、da da

da、dada da da、da(a a)、da 空da等节奏。)

3、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听辩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

教学分析: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音乐的学习。所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

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教学进度表

本学期实际上课20周,共20节,其中机动2节。

周次 时间 单元及主要内容 课时 多媒体

第1周9.1~9.5 第一课上学歌1

第2周9.8~9.12 第二课闪烁的小星2

第3周9.15~9.19 第二课闪烁的小星

第4周9.22~9.26 第三课 ……此处隐藏8401个字……、听音乐,所有同学演唱。一半同学舞蹈,一半同学用乐器伴奏。

六、欣赏:

1、介绍:

《梦幻曲》是德国作曲家舒曼28岁时在维也纳创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段乐曲,后改为大提琴独奏曲。

《雪花飞舞》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1908年所作的钢琴曲《儿童园地》中的一段,我们欣赏的是用电子合成器演奏的录音。

2、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听音乐。

初听乐曲《梦幻曲》和《雪花飞舞》,两首乐曲逐一播放。

听后请同学谈谈印象: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两首乐曲各表现了什么情绪?

3、复听乐曲。

请同学自编动作随着音乐做一做,以表现歌曲意境。

七、小节

请同学们把今天学的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看谁表演得好,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

板书设计:小袋鼠

活泼、可爱、欢快

挺着一个渐强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10

一、指导思想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两个班的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一(1)在音乐的听觉比一(2)班要稍微好一些。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三、教材分析

 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2)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木鱼、碰钟)

(3)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2)乐曲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4、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

曲五首。

2、演奏

(1)学习木鱼、碰钟、镲、大锣、鼓的演奏。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综合性艺术表演

(4)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5)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6)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3、识读乐谱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2、即兴创造

(1)能够将词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2)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3、创作实践

(1)能够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与音乐。

(2)能够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

传媒听赏音乐。

(3)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2)能够用简明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3)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

(2)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接派情绪的音乐。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4、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