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总结

时间:2025-07-05 14:39:51
教研活动总结精选15篇

教研活动总结精选15篇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研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研活动总结1

本学期第一学月,我们xx组认真开展了教研活动,教研内容包括理论学习、集体备课、磨课、说课、上展示课、评课等。在全校的赛课活动中,x老师执教了一节课,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老师们的赞同和认可,获得了x等奖。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在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向书本学、向其它教师学,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开拓进取,把不断学习,作为工作的重要一需要,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把好学科教学的舵。

2、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不断探索符合时代需要的教研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实实在在地做学问,实实在在地搞好课堂教学,实实在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实在在的搞好课程改革。

3、集体备课时,要求上课教师能认真分析处理好教材的局部与全局,新与旧,难与易,重点与非重点,知识与能力五个方面的关系,加强重点与难点的研究讨论。

4、教师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尽心竭力地搞好教学研究工作。

教研活动总结2

我校教师在中心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抢抓机遇,坚持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把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融为一体,用教育科研解决教育教学上的问题和困难,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指导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本次教研达到了预期目的,三节课在教学细节上处理的得当,课堂语言训练的很好,学生能充分的掌握课堂语言的严谨性和艺术性。一、完善机制,规范教研运作

我校不断规范教育科研管理体系,建立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科研制度,促使校内教科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

本学期开展了3节教研课,一节六年级语文,一节五年级语文,最后一节五年级科学,从课堂表现来看,教师积极备课,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备课,从备课到上课,大家积极讨论,得出了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上,让大家切实体会到了教研活动的效率。研讨时也非常积极,大家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二、加强学习,积淀底蕴。

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必定能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三、贴近课改,目的明确

课改的思路明确,但是刚刚实施还是有一定困难,我们会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提高自己课堂教学。

我们完成了计划内的任务,并且推出了新的思路,打造了优秀的课堂和自己的独特风格,我们教研组会不断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完善课堂教学,努力让教学细节和课堂语言得到提高。

乌尔科中心校教研二组

20xx年x月

教研活动总结3

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即将接近尾声。俗语说“春的耕耘、秋的收获”,回顾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有着几充实、几分感概??本学期,我们文科专业教研组的工作本着“为了学生服务,为了自己的提高”的理念,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组老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开展着职教中心文科专业组教学展示活动。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确定教研内容,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教研的内容决定着老师们业务水平发展的方向,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影响,本着为教师们负责任的态度,对专业课重视的导向,在学期初学校校长专门给相关管教学的领导和专业课教师们召开了一次教研计划大会,要求专业组的教研活动要有特色、有成效的开展。结合校长的会议精神,我组专业课教室门们填写“文科专业组教研展示活动方案”一表,让大家谈谈说说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自己所需提高的方向与内容,采用共同协议的办法确定出新学期教研的内容并撰写入教研计划中。并具体确定了教研展示活动的具体时间、展示教师顺序安排、集体备课时间与地点、评课与说课环节等,关键是要实行“理论加实践”两课连上的策略。计划具体,使我们教研的目标更为明确,教研内容更加贴近了自身发展的需求,真正达到“为用而研、研以致用”的效果,组内教师们参与展示活动的积极性倍增,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后盾。

二、入思想、理论着手,实践课程改革

曾记得培训时一位专家讲过"课程改革最为重要的是在于思想的彻底改变,只有将思想改革进行到底才能将课程改革落在实处!"是啊,思想的不到位课程改革的实践则为夸夸其谈、蜻蜓点水,仅在于局面的方位上进行着。因此本学期我们鼓励老师们采取“多参与、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多评价、多实践"的方法,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实质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的材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

三、紧抓课堂教学,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

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说课和评课中得到历练,提升教学综合能力。通过教学展示活动,明确自身踩在的不足。为此我们提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在教研上观看中央电教馆网上的教学录像,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学习空间。

四、结合教学展示,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展示活动,目标明确、内容清楚、形式丰富,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挑战性,使得展示教师认真备课、上课,观摩教师也不能放松,认真听课、评课。不能只说好话、套话,要有据可依,有理可解。整个教研活动实现了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教研活动一改以往的单调平淡,实现了充实、有效的华丽转身。

五、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对于听课的方向、听课前准备以及听课时所要观察的要领(即: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这三个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评课仍较停留在点上,未能从全面的进行综合分析评课。

2、教师说课水平有待提升,过于简单,缺少教学反思得失分析。

3、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在下学期我们将更一步鼓励教师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以及专业教学叙事,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进一步注重实践课的展示活动,提升实践操作的硬件配套设施,如旅游班相关专业所需的餐具、餐巾等。二是 ……此处隐藏16976个字……>自主学习: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阅读教材26页《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赵老师在解决自主学习的1、2小题时是让学生自我展示。同学们在赵老师的鼓励下,大胆踊跃举手回答。经过展示,同学们都能准确无误答对这两道题。在解决第三小题时,赵老师放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幻灯片,同时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①我国东部地区自北向南有气候,气候,和气候和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

③我国气候特点:类型(填“单一”或“多样”)

赵老师边引边导,让同学们从图片上清楚地看到了我国气候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东部沿海是季风气候,并且自北向南由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到热带气候;而西部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是高原山地气候。进而让同学们概括总结出我国气候特点: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这时,赵老师紧接着给同学们提出问题:复杂多样的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使同学们从课本的理论学习中回到我们实际的生活生产中来。经过同学们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同学们的思路非常广泛,说出了好多涉及我国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动物的养殖方面,农作物的种植方面等。最后赵老师概括总结:复杂多样的气候使我国动植物种类多样,对我国农业发展有利。

赵老师在指导同学们观察地图,引导同学们分析阅读问题的同时,提出许多问题,做到了边学边练。以下便是边学边练题:

1、观察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下列我国没有的气候类型是(),这种气候在哪分布广泛?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能在我国能找到栖息地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既是对刚学知识的加强和巩固,又是对新学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同学们可以把知识联系贯穿,整理知识的'系统性。

赵老师在讲述我国气温的分布时,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

合作学习:

寒假了,家住海口的小明要经过武汉、北京、到哈尔滨去看望外婆,他从海口出发(夏天衣服)——武汉(薄衣)——北京(羽绒服)——哈尔滨(帽子、围巾、棉袄)。

通过小明到达不同地方穿衣的变化,反映出不同地方气温的不同,这比单纯观察气温分布图直观、易懂。这时,赵老师在放映出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让同学们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看图思考:

1、描绘出1月份0℃等温线。

2、读出1月气温最高值,最低值及出现的地点,南北温差是多少?

3、试着描绘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经过前面的合作学习,同学们从小明穿衣的变化过程,轻而易举地完成了1和2小题。第三小题的第一问也迎刃而解,但后面提及的原因就要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有小小的难度。但是,同学们经过赵老师的提示和点拨也很快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终于也能说出基本道理。赵老师便做了概括总结: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是由于纬度位置的影响,南北方得到太阳光能量的差异,再加上冬季风的影响而造成。赵老师总是从我们身边的生活,具体的事例出发,形象生动,由浅入深的启发引导,使学生从发现、知道到深入理解。这样既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增强对知识的记忆。

赵老师在讲述“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这个内容时,同样使用了以上教学形式。

放映我国夏季气温分布图:

1、找出海口、哈尔滨的气温

海口:大于28℃

哈尔滨:20--24℃

得出:南北温差约4--8℃

2、找出全国夏季气温最高、最低的地方。

最高气温:吐鲁番

最低气温:青藏高原

3、试着描述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南北普遍高温

赵老师在这个环节中,突出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气温分布的最高地方和最低地方的原因,以及夏季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在这其中,赵老师通过放映《西游记》中“火焰山”的图片,让同学们联系以前所学的地形等方面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旁征博引,利用同学们所感兴趣的《西游记》里面提到的地理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得以融会贯通。这个环节过后,赵老师进行了一个小结,便进入了下一个内容:温度带。

在讲述“温度带”时,同前面一样引人入胜,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师生活动非常活跃,在结束这个内容之后,赵老师进行了小结,并且进行了达标测试,然后余兴未尽地结束了这堂课。

这是一堂生动有趣,符合新课标的课,给我们雷州带来了宝贵的经验。从这堂课可以看出赵老师深厚的基本功底和高超的知识水平。她的课件生动,贴近生活,能把学生带动起来。她讲课的各个内容都能抓住重点,分析透彻,突破难点,不留疑虑。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

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多动脑,敢发言。学生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泛,更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赵老师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让学生能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所以,这堂课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省教研院专家苏专家和雷州市教育局教研员陈生做了总结,充分肯定赵老师这堂课的作用。苏专家还简单分析中考地理试卷的出题方向情况,也给我们雷州地理教学方面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对教学充满信心。

教研活动总结15

本学期教研活动即将接近尾声,但对于教研组活动,作为新加入教研组长行列的我感受颇深,同时也收获颇多!

在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学习中,我们英语组全体教师的主要活动形式是上课、听课和评课,另外还有每一大周一次的教研活动。

按原定计划,每周要有两人讲公开课,但因为人数少(仅五人),真正执行起来,听评课显得过于频繁,可能会导致敷衍了事的现象出现,同时还有可能会给讲课老师带来心理负担,效果会适得其反。鉴于此,征得教务处领导的同意、经本组全体成员商讨后,我们决定,采取抽签摸号的方式进行排序,每周听一位老师公开课,这样五周一轮,老师略显轻松点,基本能达到预期效果。

从制定计划开始,截止到20xx年12月30日,共进行了10位老师的`听评课活动和6次教研活动,并将建议及时反馈给了讲课老师,效果明显。

经过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了如何上好一堂课,学会了如何评课,学会了如何将听课中得到的信息及时的记录下来。

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会扬长避短,虚心向全体教师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对症下药,变换教学思路,逐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每次上课之前关注自己的教案和课堂时间的分配。并竭尽全力为本教研组做好服务。

总之,教研活动不是单纯的听课和评课,而重在一个“研”字,不但要研究教师,更要研究学生。

《教研活动总结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